打漿機的類型、特點及用途
自打漿機發(fā)明使用后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,直使用至今。雖然打漿機有消耗功率高、占地面積大及間歇作業(yè)等缺點。但由于它能處理各種不同性質的紙漿,并通過運行條件的改變,可獲得不同要求的紙漿特性,適應范圍廣而靈活性大。因此打漿機在國內外造紙廠中仍會使用。特別對處理棉、麻、硬布及半化學漿等專用工藝的生產線。另一方面,打漿機是最先出現(xiàn)的打漿設備,其他類型的打漿設備都是在它的基礎上發(fā)展演變過來的。對它的結構原理有一個基本的了解,會有助于對其他打漿設備的認識和研究。
打漿機發(fā)明至今,雖然經過了很多的改進,但其結構的主要部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構造。圖1-2為打漿機結構原理示意圖。由于飛刀輥不停地旋轉以及漿槽本身具有一定的坡度,使受處理的紙漿在槽內沿箭頭的方向循環(huán)運動。當紙漿經過飛刀輥與底刀之間的間隙時,便受到了飛刀與底刀的機械作用,逐步處理成合乎抄紙要求的紙漿。當紙漿需要洗滌時,可放下洗鼓,并開噴水管沖洗。在打漿過程中,飛刀輥與底刀的間和壓力是可以調節(jié)的。
打漿機的形式很多,它們不同之處主要是:漿輥的形狀、隔墻兩邊循環(huán)溝的寬度、漿槽底的坡度、山形部的位置和形狀、底刀的位置及飛刀輥的調節(jié)機構等。各國生產的打漿機大多從這些方面改進,力圖達到打漿均勻、節(jié)省動力以及使質量、產量容易控制等目的。在我國使用的打漿機中,接其用途不同,可分為兩類。一類為半漿機,主要用于切斷纖維,傳統(tǒng)的荷蘭式打漿機屬于這一類〔如圖1-3);另一類為成漿機,主要用于打漿,使纖維帚化分絲、增加纖維比表面積,傳統(tǒng)的伏特式打漿機屬于這一類。
在打漿機的結構設計中,應著重考慮以下問題:①漿槽;②飛刀輥以及飛刀、底刀;③打漿機的調節(jié)機構。